姚睿蘭 [website]
《印予召准》:「教育部孔孟思想推廣處附屬宇宙大吸附宗教領袖就業輔導組」大神官章機組
&
《印予召准》:「舊國團附屬崩世代自我價值低落心理療程之對抗資本主義自治烏托邦體驗營神祕學專職單位」大神官章機組
機械互動裝置
56 x 34 x 80 cm
2019
機構設計 | 陳懋醇 (Mark)
程式設計 | 官憲瑜 (官帥)、陳德宇 (DC)、張嘉幃
木工製成 | 台南藝庭株式會社
連續印章 | 印刻網
特別感謝 | Openlab.Taipei社群、鄭鴻旗、謝銠鈑、印立方數位工場
不論是同志婚姻、#MeToo 及母豬教等的性平問題、勞資糾紛、宗教亂象、中華民國美學、長照議題等等,這些台灣當前的各種重大爭議,背後其實是一連串的「價值」與「意識型態」的競合與鬥爭。「印予召准」系列作品以國家機關(印鑑藝術)、傳統宗教版畫等元素,設計了十個假想的公家機關單位、十組官方印鑑、十組神禡圖像,分別探討十個當代台灣社會議題與爭議、揭示出現代國家機關及前現代宗教及傳統系統所共同擁有的魅惑與召喚能力。
此次展出兩件作品,「教育部孔孟思想推廣處附屬宇宙大吸附宗教領袖就業輔導組」大神官章機組與「舊國團附屬崩世代自我價值低落心理療程之對抗資本主義自治烏托邦體驗營神祕學專職單位」大神官章機組。冗長的組織名稱正是現代官僚體系的特色之一。此作品探討有心人士如何利用資本主義發展下現代社會裡的各種負情緒(如疏離感、虛無感)、以宗教神秘學為幌子及工具,提供民眾速食式的精神糧食,並從中獲得金錢與權力。此外,儒家思想亦讓民眾習慣將自我主體交予如「上師」、「師父」等權威領袖。
Jui-lan YAO [website]
“GDR Service: The Automatic Sealing Machine of Unit of Mysticism at Camp of Experiencing Utopia and Fighting against Capitalism, Psychotherapy Course of Healing Low Self-esteem of Bomb Generation in China Youth Corps, ROC”
&
“The Automatic Sealing Machine of Employment Service Station for Religious Leaders and Universe Masters, Bureau of Promoting Confucius and Mencius Thinking, Ministry of Education, ROC”
Interactive installations
56 x 34 x 80 cm
2019
機構設計 | 陳懋醇 (Mark)
程式設計 | 官憲瑜 (官帥)、陳德宇 (DC)、張嘉幃
木工製成 | 台南藝庭株式會社
連續印章 | 印刻網
特別感謝 | Openlab.Taipei社群、鄭鴻旗、謝銠鈑、印立方數位工場
Gay marriage, #MeToo movement, gender equality, labor rights, religious chaos, long-term care issues and so on, these major current Taiwanese issues are indeed a series of battles and competitions over values and ideologies. For Jui-Lan’s serial work “GDR Service,”the artist designed 10 imaginary public institutions, 10 sets of official seals, and 10 sets of images of gods. The works discuss 10 social issues and controversies in contemporary Taiwan, and reveal the special power of enchanting and summoning the masses shared by a modern state apparatus and pre-modern religious and traditional systems.
“Relocating Divinity”presents two sets of work: “An Automatic Sealing Machine for Psychotherapy Course of Healing the Low Self-esteem of the Bomb Generation, Unit of Mysticism, Camp for Experiencing Utopia and Fighting against Capitalism, the China Youth Corps, ROC,”and “An Automatic Sealing Machine for Employment Service Station for Religious Leaders and Universe Masters, Bureau of Promoting Confucius and Mencius Thinking, Ministry of Education, ROC.”The redundancy of official titles is one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odern bureaux. The two works explore how false prophets can provoke people’s negative emotions (e.g. alienation, nihilism), which are inevitably produced in a modern capitalist society, use religious mystics as a tool to offer them spiritual fast-food, and, by doing so, obtain economic interest or power. Confucianism is one of traditional ideologies that these false prophets often utilize to demand their believers to respect authority, making them accustomed to renouncing their own subjectivity to authoritative leaders, such as "guru" and "master".
攝影|汪正翔
攝影|寧森
攝影|汪正翔
攝影|汪正翔
印鑑、科技藝術、邪教團體共享的控制邏輯
開幕講座藝術家與談逐字稿
透過沒有主詞,或是過於冗長的主詞,直接面向結構
當我在收集、歸納、重組各種資料時,無論是視覺符號上的、或是文字檔案整理,對我來說我非常想盡辦法做到的是,把事件當中同質性的部分給呈現出來,直切從結構的角度切入,以此作為觀眾理解作品的起點。
在展場當中我把收集來的文字整理成四本藍色的小冊子,用鐵釘固定在牆上。其中兩本屬於「教育部孔孟思想推廣處附屬宇宙大吸附宗教領袖就業輔導組」;另外兩本屬於「舊國團附屬崩世代自我價值低落心理療程之對抗資本主義自治烏托邦體驗營神祕學專職單位」。前者比較是指向傳統的、有教團形式的邪教團體;後者則比較偏向新興宗教色彩、高舉自由解放、光與靈性...,的反社會組織。
但所有文本的主詞、受詞、地點都以代號呈現,只留下事件的內容。於是我們似乎可以意外的發現,兩個乍看之下完全不同類型的議題,竟然在運作的結構上有相當大的相似性。從排外的團體動力:末日預言、有條件的開放與包容、對認同感的操弄與召喚...到參與者的自白:無所依靠、失去方向與動力、恐懼失去連結...。因此,在不同主題的畫面裡,其實大部分的人是沒有臉的,或是用透明網格去表現出可能的主題性空缺、失去離開的動力、參與的判斷力、或不被當作一回事的狀態。如此一來我們似乎可以發現類似的故事也在我們身旁上演,無論跟邪教有沒有直接關係,甚至也有可能發生在各式各樣 (政治、直銷、社運、學術...) 的團體裡面。
這個異質共構、異地共時的狀態一直是很吸引我的部分。依據這個基礎去思考人機互動,似乎與人互動的「機構」,可以不只是機械結構,也可以同時是社會運作的結構,當我們給予互動情境一個脈絡上的設定 (一張指涉社會現實的神間界展開圖),那這個互動似乎就在「虛擬實境」的邏輯底下進行了。事實上,在新媒體裡面我們很喜歡談建立在硬體節構上的互動裝置、談控制論、輸入與輸出所構成的迴圈 (loop)⋯⋯等等,這對我來說就是一個非常適切的媒材,好像可以透過這個模型,在本質跟核心上呼應人們與無形的控制力之間反覆發生的關係。
印鑑之美與科技互動
由於我本身因為家裡的關係,有長期學習筆墨書畫的環境,我在這個領域一直持續到大學畢業。所以基本上對這個材料的熟練可以說是,即便久久不畫,拿起毛筆只要沒有去控制自己,還是會不經意做出飛白這樣很寫意的東西。但我想藉這個例子去說,這種技能就像是已經長在我的手裡面一樣,只要有熟悉的狀況,就會反射性地做出同樣的反應,這不只是對技法熟練而已,我總覺得這背後意味著整個審美的脈絡跟環境,以及文化氣氛。畢竟台灣處在華人社會,階序、倫理、和諧、與各種儒文化下的保守價值,似乎與進步的現、當代社會同時都存在在人際互動的空氣裡。我們幾乎不能排除這就是台灣民俗的一部分,也因此我在處理整個系列作品的視覺元素時,相當有意識的以「神禡畫像」來描繪意識型態的組成內容。
由於過去是學書畫的,我們也學習刻印與金石的歷史。「印」在甲骨文裡面是由一隻手壓著一個跪著的人所組成,「印」意味著行使權力的工具,因此「蓋印」在中文文化當中可以說隱含了我們看待權威者的方式、以及我們行使個人意志的方式。也因此,能夠行使權力的互動裝置才會設計成機械式的蓋章機器,體現出屬於現代的治理面貌:將無形的「控制」以乾淨、舒適且文明的方式落實在我們每個人身上。
將金石之美、控制邏輯與互動裝置去做一個扣連,嘗試從文化的角度試著去談互動裝置的控制論。藉此悄悄的說出藏在我心底小小的結論:或許因為先天的文化因素,我們更加難以去意識到應該要對權威心存保留,並容易因為謙和而落入有心人的圈套。先天的文化因素或許太過日常,但透過一一發掘與指認(蓋章註銷),或許我們可以漸漸意識到結構的整體面貌。